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双向情感障碍确实被归类为一种精神病性障碍。虽然它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病有所不同,但其症状和影响足以使其被医学界视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双相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涉及显著情绪波动的疾病,这些波动超出了正常的情绪起伏范围,并对个体的功能造成明显损害。
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极度兴奋、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加快、思维跳跃、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冲动行为或妄想。而在抑郁发作期间,患者则会感到极度悲伤、兴趣丧失、疲劳、注意力下降、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双相障碍的病因复杂,通常被认为是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被认为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也可能诱发病情的发作。
治疗双相障碍通常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人际社会节律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波动和改善生活质量。
尽管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许多患者能够过上稳定而有意义的生活。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歧视,对于帮助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精神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自身,也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