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躁狂症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比一般人群高。根据研究数据,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患病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的十倍左右。
遗传因素在躁狂症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压力、脑部化学物质失衡等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病。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有家族史,也不一定会患病;而没有家族史的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患上躁狂症。
目前的研究认为,躁狂症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单一基因导致。科学家正在努力识别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特定基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遗传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躁狂症的遗传模式并不总是简单的显性或隐性遗传,而是可能表现为多基因遗传。这意味着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躁狂症确实有遗传倾向,但并非“遗传几代人”就一定会患病。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