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情志不遂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气机运行,尤其是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则会导致气机阻滞,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形成一系列身心症状。
此外,中医还认为抑郁症与先天体质、后天调养、饮食起居等有关。例如,脾虚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肾虚则精气亏虚,神志不宁;心气不足则神明失养,出现失眠、健忘、情绪低落等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常用柴胡、香附、郁金等药物。
2. 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气弱型,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
3. 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心神失养者,常用酸枣仁、远志、龙骨等药物。
4. 补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虚型,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药物。
同时,中医还注重调摄情志,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饮食清淡,避免过度思虑。
总之,中医从整体出发,重视情志与脏腑的关系,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改善抑郁状态。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结合中医调理与现代心理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