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精神病”通常指由器质性病变或严重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这些疾病往往伴有明显的思维、感知或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失去现实感。而“双相障碍”虽然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它更多是由于神经生物学因素(如遗传、脑化学物质失衡)引起的,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
其次,“心理病”这一说法在专业医学中并不常见,通常用于描述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双相障碍虽然与心理因素有关,但其核心机制涉及大脑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因此更倾向于被归类为“精神疾病”而非单纯的“心理病”。
综上所述,双相障碍属于精神疾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它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情绪稳定剂)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消除对患者的误解,促进科学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