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第五版)将人格障碍分为10种类型,归类于“F60”类别下,按照其特征分为三组:A组(奇特、古怪)、B组(戏剧化、情绪化)和C组(焦虑、恐惧)。这种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行为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A组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分裂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表现出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怀疑;分裂型人格障碍则表现为社交退缩和情感冷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则以违反社会规范、缺乏共情为特点。
B组人格障碍包括自恋型、表演型、边缘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个体通常表现出自我中心和需要他人崇拜;表演型人格障碍则倾向于通过外表和行为吸引他人注意;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和自我认同混乱;强迫型人格障碍则表现为过度追求秩序和控制。
C组人格障碍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害怕被拒绝,因此避免社交;依赖型人格障碍则表现出过度依赖他人做决定;强迫型人格障碍则表现为对细节、规则和秩序的过度关注。
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基于详细的临床访谈和评估,而不是单一的测试或量表。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是主要手段,药物可能用于缓解特定症状,但不能根治人格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人格障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了解DSM中的人格障碍分类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并促进更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