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此穴具有安神定志、清心除烦的作用,是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
2. 灵道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此穴有助于宁心安神,对失眠有良好的疗效。
3. 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此穴能调和气血、宁心安神,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状。
4.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此穴为“百脉之会”,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作用,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穴位。
5.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此穴可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对于因头部紧张或颈椎问题引起的失眠有帮助。
6.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此穴能健脾益肾、调和肝脾,对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良好效果。
7.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处。此穴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因情绪波动引起的失眠。
8.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可养心安神,对心悸、失眠有明显疗效。
9.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能疏肝解郁,适用于因情绪压力大导致的失眠。
10.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可健脾养血,对因脾虚引起的失眠有一定帮助。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建议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合理选择穴位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