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分为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双相I型和双相II型。双相I型患者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可能伴随抑郁发作;而双相II型则以轻躁狂和重度抑郁为主要特征,没有典型的躁狂发作。
躁狂期的症状包括情绪异常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加快、思维跳跃、冲动行为等。而在抑郁期,患者则会感到极度悲伤、缺乏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双相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脑化学物质失衡以及环境压力都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诊断通常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的心理评估和病史了解来确定。
治疗双相障碍通常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由于双相障碍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非常重要。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帮助他们过上更稳定、更有质量的生活。同时,社会支持和理解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