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族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那么这个人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例如,双胞胎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方患有抑郁症,另一方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科学家已经识别出一些可能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如与血清素转运有关的5-HTTLPR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影响情绪调节。然而,这些基因的作用通常较弱,并且需要与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尽管有遗传因素的存在,但环境因素同样重要。生活中的压力事件、童年创伤、社会支持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因此,即使一个人有较高的遗传风险,也不一定会发展成抑郁症;反之,没有家族史的人也可能因环境因素而患病。
总的来说,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并不是“注定”会患病。了解遗传风险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同时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