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他的严厉和冷漠让家庭氛围变得沉重。他可能用“为你好”来掩盖自己的控制欲,用“规矩”来压制孩子的个性。久而久之,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抗拒,甚至对父亲的存在感到不适。
成年后,这种情绪并未随时间消退,反而在面对父亲时更加明显。每一次见面都像是一场煎熬,言语间充满摩擦,眼神中藏着不满。不是不爱,而是无法释怀过去的伤痛。父亲的关心,在自己看来却成了负担;父亲的付出,在自己眼里变成了苛责。
其实,这种厌恶和烦躁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失望。也许父亲并不是有意伤害,但他的方式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而我们也在不断挣扎:是选择原谅,还是继续对抗?
面对这样的关系,或许需要一个契机去重新审视彼此。沟通、理解、接纳,或许是化解矛盾的第一步。但无论如何,这种复杂的情绪值得被正视,而不是被忽视或压抑。只有真正面对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