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贬低型人格

  • 抑郁可以病退的条件

    抑郁可以病退的条件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用人单位内部规定,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确诊为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必须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诊断,确认患有抑郁症或其他严重影响工作的精神疾病。一般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记录等材料。 2. **影响正常工作能力**:抑郁症的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必须达…

    9小时前
  • 社恐是病吗

    “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很多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害怕,这种现象是否属于疾病呢?答案并不绝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恐”和“社交恐惧症”的区别。社恐更多是指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感,比如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害怕与陌生人交谈等。这种状态在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尤其在初次见面或重要场合中更…

    2天前
  • 社交障碍症

    社交障碍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和回避。患者在与他人互动时,常常感到极度紧张、害怕被评价或羞辱,甚至担心自己会做出尴尬的行为。 社交障碍症不仅仅是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安,而是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例如,在学校、工作场所或日常交流中,患者可能会避免参加聚会、不敢发…

    2025年10月3日
  • 抑郁症到医院挂号挂哪个科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患者在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时,会考虑去医院寻求帮助。那么,抑郁症应该挂哪个科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诊科室和建议: 1. **精神心理科** 这是最直接的科室。大多数综合医院都设有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专门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如果你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抑郁症,建议优先选择这个科室。 2…

    2025年10月1日
  • 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情绪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情绪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增强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 首先,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能够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时,就能更好地管理它们。可以通过写日记、冥想或与信任的人交谈来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充足的睡…

    2025年9月26日
  • 针灸10天了失眠越来越严重

    针灸10天了,失眠却越来越严重,这可能是许多人在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和改善睡眠质量。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即感受到效果,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在初期出现一些不适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针灸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往往是逐渐显现的,尤其是在调理身体整体状态方面。对于失眠问题,针灸通…

    2025年9月18日
  • 天天心情不好压抑会导致什么病

    天天心情不好、长期压抑情绪可能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引发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首先,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压抑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其次,情绪压力过大会增加患焦虑症的风险。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恐慌发作、社交恐惧等…

    2025年9月12日
  • 产后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原因

    产后情绪不稳定、易怒和烦躁是许多新妈妈在分娩后常遇到的问题。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仅是“产后抑郁”的表现,也可能是多种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是导致产后情绪不稳的重要原因。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非常高,而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可能在几天内降到接近未孕状态。这种急剧的变化会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

    2025年9月3日
  • 见到父母就会心情烦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情绪:见到父母时,心情却变得烦躁。这种现象看似矛盾,但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家庭关系本身就充满了情感的交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深厚的,但在长期相处中,也难免会产生摩擦。尤其是在成年后,子女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而父母可能仍然习惯于用过去的方式去关心和干预,这种差异容易引发冲突。 其次,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压力也可能在见…

    2025年9月1日
  • 抑郁症陪伴三不原则

    抑郁症陪伴三不原则是指在陪伴抑郁症患者时,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准则,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为他们提供更有益的支持。以下是具体的三不原则: 一、不否定 不要轻易否定患者的感受和情绪。很多抑郁症患者在表达痛苦时,常常会被周围人说“想太多了”、“别太敏感”等,这会让患者感到被忽视和误解。正确的做法是倾听、接纳,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二、不比较 不要将患者与其他…

    202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