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症的核心特征是“妄想”,即一种非理性、病态的思维模式。常见的妄想类型包括:被害妄想(认为有人在监视、陷害自己)、关系妄想(认为周围发生的事件都与自己有关)、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能力或地位)、嫉妒妄想(无端怀疑伴侣不忠)等。
这种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脑部损伤、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创伤等。它也可能与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共存。
臆想症患者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接受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臆想症”这一术语在现代医学中已较少使用,更多被用于描述“妄想性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因此,在正式诊断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