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Burns’ New Emotional Therap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David D. Burns)在其1980年出版的《感觉良好:自我帮助的科学》(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变体。该疗法基于认知理论,强调情绪问题往往源于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外部事件本身。

伯恩斯认为,人们的情绪反应主要由他们的“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决定,而这些思维通常是消极、扭曲或不现实的。例如,面对失败时,一个人可能会自动想到“我什么都做不好”,这种想法会引发抑郁和焦虑。

为了改善情绪,伯恩斯提出了“情绪日志”(mood journal)的概念,鼓励患者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事件以及相关的自动思维。然后通过识别和挑战这些不合理的想法,用更现实、积极的思维替代它们,从而改变情绪状态。

他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思维扭曲”类型,包括:

– 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ing)
– 非黑即白思维(all-or-nothing thinking)
– 过度灾难化(catastrophizing)
– 个人化(personalizing)
– 负面筛选(filtering)

伯恩斯还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如“自我对话”(self-talk)、“重新评估”(re-evaluation)和“行为实验”(behavioral experiments),帮助人们逐步建立更健康的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是一种实用、易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它不仅适用于专业心理咨询师,也适合普通人用于自我调节情绪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0)
admin
上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上午10:30
下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上午10:58

相关文章

  • 怎么调理失眠最有效的方法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精神不振、注意力下降,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那么,怎么调理失眠最有效呢?以下是一些科学且实用的方法: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一致。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

    2025年9月22日
  • 40岁脾气大易怒要警惕

    40岁脾气大易怒要警惕 人到中年,本应是成熟稳重的阶段,但现实中却有不少40岁左右的人变得容易发火、情绪波动大。这种变化看似只是性格的转变,其实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发出的预警信号。 首先,40岁是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的年龄。长期的工作压力、生活负担、睡眠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情绪调节能力。尤其是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可能加剧焦虑和易怒情绪。 其次,…

    解压 2025年7月24日
  • 朋友说心烦怎么安慰

    朋友说心烦,作为朋友的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其实,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语或一个温暖的举动,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首先,倾听是最重要的。不要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让朋友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愿意听的人,而不是立刻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表达理解和关心。可以说“我明白你现在很难受”,或者“你不用一个人扛着”。这些话能让朋友知道,他们…

    3天前
  • 重度抑郁手抖

    重度抑郁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情绪和思维,还可能引发多种身体症状。其中,手抖是许多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常见的表现之一。手抖,医学上称为震颤,通常表现为双手不自主地颤抖或抖动,尤其是在紧张、焦虑或疲劳时更为明显。 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症状,而焦虑本身就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肌肉紧张和手部震颤。此外,抑郁症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如多巴胺…

    2025年10月1日
  • 抑郁久了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抑郁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对身体、心理以及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长期抑郁会显著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患者常常感到疲惫、无助和绝望,这种情绪状态会持续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其次,长期抑郁还可能引发多种身体疾病。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是因为…

    2025年9月12日
  • 抑郁症是不是遗传

    抑郁症是不是遗传?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单一基因导致抑郁症,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首先,家族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那么这个人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这表明遗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对抑郁症的易感性。 其次,双生子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同卵双胞胎共患抑郁症的概…

    202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