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精神病”一词在日常语言中常被用来形容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在医学上,“精神病”通常指具有明显幻觉、妄想等思维障碍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而双相障碍的主要症状是情绪波动,而不是明显的思维障碍,因此严格来说,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而是属于“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的范畴。
然而,双相障碍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可能出现冲动行为、过度自信、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而在抑郁发作时,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杀倾向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双相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早期诊断和持续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总之,情感双相障碍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但它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公众应正确认识这一疾病,避免误解和歧视,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