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脾气暴躁很大,一点就燃

  • 抑郁症怎么好起来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影响睡眠、食欲、注意力和日常生活。虽然抑郁症的康复过程因人而异,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大多数人都能逐步恢复健康。以下是一些帮助抑郁症好转的有效方法: 1. **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式之一,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可以帮助你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习应…

    25分钟前
  • 医院是怎么诊断抑郁的

    医院诊断抑郁症通常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过程,主要通过临床评估、心理测试和医学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以下是医院诊断抑郁症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初步筛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简单的问诊或使用标准化的抑郁筛查量表(如PHQ-9)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这些问题涉及情绪、睡眠、食欲、兴趣等方面。 第二步:详细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史、生…

    4天前
  • 幻觉妄想

    幻觉与妄想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常出现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严重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身上。它们虽然常常被一起提及,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 幻觉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感知到不存在的事物。最常见的幻觉类型包括幻听、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例如,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能会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在批评他或命令他做某些事情…

    2025年10月1日
  • 每个人都有抑郁症吗

    每个人都有抑郁症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涉及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它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的。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可能会在某些阶段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但这并不等同于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具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睡眠和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否定甚至出现自杀…

    2025年9月22日
  • 抑郁症中医叫什么

    抑郁症在中医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名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类为“郁证”或“郁病”。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阻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有相似之处。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肝主疏泄,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情绪抑郁;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影响…

    2025年9月20日
  • 心理睡眠科看什么

    心理睡眠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睡眠障碍以及由睡眠问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心理睡眠科常见的就诊原因和诊疗内容: 1. 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等,常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关。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然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但常伴随情绪障碍和日间嗜睡,需心理评估与干预。 3. 梦游、夜惊、梦魇等睡眠障碍:多见于儿童,但也…

    2025年9月6日
  • 老年人失眠整夜睡不着觉怎样调理

    老年人失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常常表现为整夜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差。这不仅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下是一些调理老年人失眠的方法: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应安静、黑暗、温度适宜。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

    2025年9月6日
  • 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怎么办

    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压力大、工作繁重或生活不顺的时候。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首先,承认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因为感到不想上班就责怪自己,这是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过程。允许自己有情绪低落的时刻,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它。 其次,找出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内容枯燥?还是人际关系紧张…

    2025年9月5日
  • 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情绪不稳定、寻求关注和夸张行为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对他人关注的渴望以及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于戏剧化。他们可能通过外表、言语或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甚至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 这种人格障碍的个体往往缺乏自我意识,难以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他们可能在人际关系中表现…

    2025年9月1日
  • 恐惧症10个明显征兆

    恐惧症是一种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不合理的恐惧的心理障碍。以下是10个明显的征兆,帮助识别是否可能患有恐惧症: 1.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有持续且强烈的恐惧 2. 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度的,但无法控制 3. 为了避免恐惧对象而改变日常行为 4. 在接触恐惧对象时出现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 5. 恐惧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6. 害怕在公共场合中暴露自己的恐惧…

    2025年9月1日